小閥門兒較新行業資訊報告《深層污水傳輸隧道建設攻堅破難
        深層污水傳輸隧道武漢大東湖核心區污水傳輸系統工程18日正式進入掘進階段。這條隧道自今年5月初步開工以來,施工方加強技術創新,破解了多項污水隧道建設領域技術難題。深層污水傳輸隧道建設攻堅破難的不斷開展著,也代表著我國建設技術在不斷的勇攀高峰!
深層污水傳輸隧道建設攻堅破難

        武漢大東湖污水傳輸隧道全長17.5公里,配套有9個豎井和9個盾構區間,豎井深度均超過32米,較大深度達51.5米,相當于一條深埋地底的特種地鐵。隧道完工運行后,近期將實現80萬噸/日的污水處理規模,未來將達到150萬噸/日的污水處理規模,服務人口約300萬人。

        作為我國首條超深高水壓污水傳輸隧道,東湖深邃的建設將大大提升我國污水隧道建設技術水平。施工方中建三局項目部負責人余南山介紹,深層排水隧道的形式對地面及地下管線影響小,還能預留地下空間資源,且不受地面及淺層施工的影響。

        由于深邃管徑僅有3米至3.4米,面積只有地鐵隧道的四分之一,埋深卻是地鐵隧道的兩倍,普通盾構機塊頭太大無法進入施工。

        為此,中建三局項目部聯合盾構機廠量身定制了一款小型盾構設備。施工時,工人首先將18節總長120余米的小型盾構機拆散,通過管路連接,分布在井下和地面,再逐步下井掘進,較后在地下會合,實現整機掘進。

        同時,大東湖深邃主隧埋深達49米,二襯混凝土結構層僅20厘米,既要承受地下水壓力,又要承受內部污水的壓力。這就要求17.5公里主隧如同一根完全密閉的水管,沒有任何孔隙和細小裂紋。

        中建三局項目部總工程師劉開揚介紹,他們將采用超長距離垂直和水平混凝土泵送,確保混凝土成型質量,并開展小直徑盾構管片與二襯混凝土結構同步施工,二襯內側通過表面涂層的方式實現防腐蝕,確保隧道內外的水互不干擾。
       好了,本次小閥門兒給大家帶來的《深層污水傳輸隧道建設攻堅破難》的較新資訊,就到這里了,想看更多可以收藏我們百閥網,想要了解更多閥門相關知識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,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,每周都有較新較全的閥門相關資訊在等你關注!